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智库的高质量发展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要素,智库人才培养毫无疑问是助力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切实举措。随着智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内出现了智库建设热潮,但总体来看,智库人才的培养跟智库建设速度仍有一些差距。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人才的作用,特别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虚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积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加强智库人才的培养是支撑智库高质量发展的切实举措,集众智、聚合力,成立智库人才培养联盟,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智库人才,是智库应对复杂形势、破解难题、敢于担当的务实举措。
长期以来,宏观院非常重视对智库人才的培养,有几方面我们认为尤为重要。第一,智库人才的“三怀”,胸怀、情怀、虚怀。所谓胸怀,胸怀天下、胸怀祖国、热爱党和人民,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尽职,为国尽忠。所谓情怀,民之所向、民之所望是智库工作者或者说智库人才应当做的事情。人民群众有要求、有诉求我们就要去研究,以人民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同意不同意、高兴不高兴来衡量我们的产品、我们成果的最终标准、最高标准。所谓虚怀,即谦虚谨慎、不耻下问、严谨务实作风。第二,智库人才的“三品”,品位、品味、品质。一是品位,要提高政治站位,研究问题不能偏离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的价值观、基本的世界观。二是品味,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以提出不同观点,甚至反对观点,但要有理论逻辑和学术逻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三是品质,即要形成高质量的成果。第三,智库人才的“三有”,有为、有位、有面。一是智库人才要有为、有作为,不仅要站的高、看的远,提出的建议更要务实有效。二是有位,有为则有位,研究成果形成一定的影响力、竞争力。三是有面,形成的成果具备专业性、权威性、可信度,在社会能够受到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