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人才培养联盟是培养智库人才的大家庭, 联盟的成立旨在促进智库机构发挥优势、强强联合、融合创新、协同发展,对构建源于中国实践的智库理论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联盟为大家搭建了借鉴经验、优势互补、相互支持的平台,共建智库人才培养联盟、共享智库各类资源、共赢未来的发展,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智库人才培养的模式、学科体系、人才评价、师资队伍、发展体系的研究,实际上都绕不开一个基本问题:什么是智库人才?智库人才有什么特征?回答问题要回到智库本身,研究智库的问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第一是专业能力,学术基础和专业积累是做智库研究的基础。第二是综合集成能力,能够融通知识、贯通知识,基于学术基础将知识、专家意见开展综合集成研究,这也是智库人才和其他学科人才的不同之处。第三是系统组织能力,复杂问题、系统问题往往需要多学科专家开展研究,需要在不同阶段、把不同专家组织在一起,系统组织能力包括知识组织能力、研究组织能力等等。那么如何培养智库人才?现阶段我认为有学理式、培训式和任务牵引式三类。
要培养这样的人是不是要有相应的学科?一个领域研究问题的特征和其他领域问题不同,决定了问题背后的需要新学科的出现。智库的问题是复杂问题,应该先找到具有共识性的研究范式、研究的方法论,再逐步走向精细化、定量化,因此智库的研究应该需要有学科的构建。智库研究本身是一种科学,需要基于共识的专业性、规律性研究的范式,不断深化理论和实践探索,提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是一个理论探索、应用实践、理论创新、实践深化的一个长期迭代过程,也是一个“研究范式、理论方法、学科体系、科学共同体、期刊载体、人才培养”六位一体的融合发展过程。当前智库建设需要学科建设为阵地,完善人才体系培养,要有支撑的学科基础,在这个框架下我们提出了“智库科学与工程”的学科概念,这个想法是真正的破题,深入构建是我们联盟成员单位大家要共同努力的一项工作。“智库科学与工程”的学科一方面为智库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论支撑,另一方面为智库人才培养提供知识体系,使智库真正成为服务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人类文明进步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站在新的征程、新起点,我们希望联盟各成员单位共同推动我国智库的专业化、科学化、学术化发展,以构建智库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以提升智库人才培养水平为己任,在智库研究中出思想、出方案、出人才,形成源于中国的智库理论、智库思想、智库学派,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实践中建构中国的知识体系,也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